赤峰市紀委通報4起 “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典型案例赤峰
一、巴林左旗林東鎮(zhèn)索貝山村原村委會副主任白玉成違紀問題
2003年至2006年,時任林東鎮(zhèn)索貝山村原村委會副主任白玉成,利用職務之便,虛報退耕還林畝數69.4畝,套取國家補貼款11.83萬元。2017年4月,旗紀委給予白玉成開除黨籍處分。司法機關判處白玉成有期徒刑九個月,罰金10萬元。
二、巴林左旗隆昌鎮(zhèn)野豬溝村原黨支部書記王殿軍等人違紀問題
2003年至2009年,時任隆昌鎮(zhèn)野豬溝村原黨支部書記王殿軍伙同時任村報賬員李華玉,以虛報耕地畝數方式,騙取退耕還林補貼款6.2萬元。2010年,王殿軍、李華玉與時任村委會主任王思海三人虛報草牧場4362畝,騙取禁牧補貼9.8萬元;同年,王殿軍、王思海將4751畝集體性質的公益林虛報為個人公益林,騙取國家公益林補貼款19萬元。
2017年4月,旗紀委給予王殿軍、王思海、李華玉開除黨籍處分。司法機關判處王殿軍有期徒刑三年零六個月,并處罰金25萬元;判處王思海有期徒刑三年零二個月,并處罰金20萬元;判處李華玉有期徒刑一年零十個月,并處罰金10萬元。
三、巴林右旗寶日勿蘇鎮(zhèn)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站原站長那仁朝格圖套取養(yǎng)殖項目補貼款問題
2013年至2014年,那仁朝格圖利用職務之便,與他人合謀套取能繁母豬補貼款9223元,套取基礎母牛補貼款10604元。那仁朝格圖分得7100元。2017年4月,那仁朝格圖受到行政降級處分,違紀所得被收繳。
四、翁牛特旗格日僧蘇木政府財政所原會計陸拾伍套取肉牛良種補貼款問題
2012年至2015年,陸拾伍利用職務便利,與他人合謀虛報肉牛頭數,套取肉牛良種補貼款75040元。2016年11月,阿魯科爾沁旗法院以犯貪污罪判處陸拾伍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120000元。2017年4月,陸拾伍受到開除黨籍、行政開除處分。
【微評】群眾利益豈容“雁過拔毛” “雁過拔毛”式腐敗,看似涉案金額不大、涉案人員職務不高,但其啃食的是群眾的獲得感,揮霍的是群眾對黨的信任,影響的是黨的執(zhí)政根基,長此以往,“微腐敗”也可能成為“大禍害”。
整治“雁過拔毛”式腐敗,落實“兩個責任”是關鍵。各級黨組織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把主體責任接過來、扛起來、傳下去,加強對集中整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紀委(紀檢組)要切實履行監(jiān)督責任,主動亮劍,嚴肅查處“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陽光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劑”,再小的權利也要關進制度的籠子,深化黨務政務村務公開是整治“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的治本之策,讓干部干干凈凈做事,讓群眾明明白白知情。
“鴻毛”雖輕,但是連著“血肉”。只有重拳整治,才能挽民心、護民利,建立和諧的黨群、干群關系,才能讓廣大群眾在全面從嚴治黨中增加獲得感,不斷鞏固黨的執(zhí)政根基。(赤紀宣)
1.內蒙古社區(qū)報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qū)報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qū)報",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內蒙古社區(qū)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qū)報編輯修改或補充。